十八子富顺支教《做风车的故事》课堂实录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 中 小 发表于 2006-4-15 22:25 只看该作者
[原创]十八子富顺支教《做风车的故事》课堂实录
十八子富顺支教《做风车的故事》课堂实录地点:自贡市富顺县兜山中心小学露天操场听课教师:自贡市富顺县兜山镇全体中小学教师情况简介:本次上课是应省教育厅世界银行贷款扶助贫困地区教育项目组邀请深入到贫困山区给那里的老师们上随堂研究课,之前几天他们告诉我要上人教版的三年级的25课,但是我准备好了赶过去才发现他们用的教材还是老教材,我准备错了,于是拿着教材抓紧时间重新备课,晚上把自己的思路和同去的专家肖成全老师交流,肖成全老师对我的设想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希望第二天能够按照原计划上,肖老师还鼓励我寻找到一条适合教学外国作品的路子,第二天上午要给他们讲,真是时间紧任务重!第二天,来到学校,这个学校没有大教室,一百多名老师要听课,怎么办呢?所以只好在操场上上课,我和学生在操场的大主席台上上课,老师们在操场上坐在长条凳上听。为了这次活动,学校全体学生放假,只有我们上课借的班级学生才来。由于头天晚上,这里下了一场雨,地上还有没扫干净的积水,天空还时不时飞舞着蒙蒙细雨,几个后排的年轻女老师索性打着雨伞听课。上课的过程中,外面的汽车鸣叫自始至终伴随,课堂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开始了……
课前互动:师:初次见面,咱们先认识认识,交流交流行吗?生:行(生齐)师:今天到这里来,我看很多同学很辛苦。首先我非常感谢大家能够在别人休息的时候走那么远的路,尤其是非常泥泞的小路,所以我要对大家说“同学们辛苦了!”(一方面要表明我的尊重的态度,另一方面要放下自己的老师架子,在初次见面的时候让他们迅速把陌生感丢掉)师: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好吗?(这是一个传统的“举手、放下”的游戏,我说举手同学们就放下,我说放下你们就举手,总之反着做,一个是想通过游戏彻底让他们放松,另一方面也想让他们体会到精力集中的重要性。)师:(接下来做游戏“和老师对着干”,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非常放松,不时发出愉快的笑声。几轮以后,孩子们终于全体完成游戏任务)“夸夸我们自己吧!”
生:“我真棒”“你真棒”
师:孩子们有的在夸自己,有的在夸同学,我们大家都很棒呀!师:喜欢我吗?生:异口同声“喜欢”(这是我早就料到了的,我们的孩子会习惯于集体无意识,你说什么他们就会迎合什么,丧失了作为个体的立场,对于一个刚刚闯入我们生活的陌生老师,我们完全可以保持自己的独立判断,不一定要人云亦云的)师:你得找理由。(我得纠正他们的想当然的看法)生123:你很幽默、很温柔、很亲切……
师:其实你们喜不喜欢我,要相信自己的感觉,你现在喜欢我,说不定下课以后就不喜欢我了;你现在不喜欢我,说不定下课以后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又或者还是不喜欢,还多了一条不喜欢的理由,但是,我们说什么话都得有理有据,这样说话才会以理服人,我说的对不对?(课前谈话一方面想廓清他们的集体无意识,另一方面也为我后面上课要他们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奠定基础。)生:对师:下一个问题,你们怕我吗?生:“不怕”
师:真好,见到陌生的老师也不怕,有勇气在课堂上挑战老师,你们真棒!我请一个同学问我同样的问题。生1:老师你从哪里来?师:对不起,你没有听明白我的问题,我再重复一遍“问我同样的问题”。生2:老师你好!师:我刚才好像没有向你问好呀?(同学们哄笑)生3:老师,你怕不怕我?(小声)师:不怕,这么温柔,我当然不怕。生4:大声问“老师,你怕我吗?”(全体同学再一次大笑,状态已经比较放松。)师:我怕了。(故作害怕的样子)
正式上课:(师生问好) 师:咱们今天接着上25课,齐读课题,预备起——
生:齐读课题(拉长声音,集体唱读:25-做-风车-的-故事,感觉读起来鬼哭狼嚎,我吓了一大跳!)师:同学们读得气势如虹,我示范一遍,看看这样读是不是好一些?(我重新读课题),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生:再读课题(这一遍读得比上一次好,但是还是有很多同学拉长声音读,可能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读法,没办法!但是我不能忘了鼓励的妙用,这叫麦格马力翁效应哈,我以前屡试不爽。)
师:一次就读得这么好,我相信你们再读一次,一定会比现在好,有没有信心?(为了鼓励孩子们,让他们对课堂保持持续的热情,只有鼓起勇气,昧着良心说假话了)
生:有信心!再一次读课题。(这一次,唱读的问题稍好一些了,可是他们把“故事”这个词读得很别扭,他们习惯了把词语前一个字读得很重,最后的一个字读得很短促。)师:(送佛送到西,既然纠正了,索性把课题读好了,或许可以举一反三呢?)我再读一下这个词“故事”(读得比较平缓抒情)。
生:读“故事”(这一次好一点,但是还是不理想,算了,时间有限,得抓紧时间进入下一个环节。)师:同学们已经在自己老师带领下,初读了课文,对吗?(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我就要让他们读一读课文了,摸一摸他们的底)
师:那我想听一听同学们读得怎么样,看看同学们把文章读通了吗、读顺了没有,好,拿起咱们的书,喜欢自己读呢还是喜欢齐读?生:齐读(看来可能原来的老师和齐宣王有同样的爱好,这些孩子习惯了合奏)师:如果我要搞破坏,要让大家自己读呢?行不行?生:行(孩子们惊人的一致)
师:老师说的话,就一定要听从吗?生:要!(再一次惊人的一致)师:也不一定,老师有时候也可能犯错误,犯错误的时候,可不能盲目地同意。我尊重大家,你们愿意齐读就齐读吧,因为齐读的时候,声势浩大,可以把老师吓倒。(学生笑)生:准备读书(一些学生用手指着书读,三年级的学生,早就不应该指读了,得培养他们聚精会神地读书。)师:不要指读,咱们都把书立起来。师:谁来起个头?(对身边的一个举手的小女孩说)来,你来为大家起个头。生:全体学生开始读书。(看来唱读已经根深蒂固,他们读书不是在读意思,纯粹在读字,而且统一的两字一顿,听得我心里一阵紧似一阵,听了两段以后,我终于忍无可忍,示意他们停下来。)师:刚才我们是齐读,齐读的时候,我们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别人在唱读,我们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别人唱。我们古代的诗歌就有点唱的味道,但是我们不是读诗歌,是读课文。下面,我们自己读自己的,你想快就快,想慢就慢,好不好?生:接着自由读剩下的文章。(事到如今,管不了他们读没有读通了,读得顺不顺也听不出来了,只有让他们读一下课文,权当再一次熟悉课文吧。他们虽然读的不怎么样,但是一个个读得声音那绝对是声如洪钟!操场上顿时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师:(看同学们大多数都停下来了,几个没读完的看别的同学停下了,也就停了下来)没关系,没读完的同学继续,我们等一等。生:全体读完师:刚才咱们读书非常响亮,这是一个人自信的表现,非常好!但是呢,不要唱,读书就像说话一样,你怎么说就怎么读,明白吗?生:明白师:读完这个故事,我们一起来回忆回忆,这个故事里面都有哪些人物呢?生1:牛顿、卡特师:一人只说一个,我们把更多的发言机会留给其他的同学。(该生重新说“牛顿”)请坐下(板书“牛顿”)生2:卡特(板书)生3:奶奶(板书)师:奶奶在文章中出现的次数不多呀,你也找出来了,真有一双慧眼呀!还有吗?(见一个已经发过言的同学非常想发言,不能把课堂成为少数人的舞台呀!我和颜悦色地告诉这个孩子)我们把机会留给其他没有发过言的同学,好不好?生4:同学们(板书)师:真棒!我还以为大家只能找到有名有姓的呢!原来“同学们”也被你们找出来了。这个故事里有四类人物,下面我请同学们再一次读课文,这一次你可以选择默读,也可以选择轻声读,思考一下,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从课文里找出喜欢和不喜欢的根据,用笔勾画出来。(板书:喜欢、不喜欢、说不清),等会儿,你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读来体现。生:开始重新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师:(看到很多同学都只用一种波浪线符号勾画)我看很多同学哪儿都用一种符号勾画,能不能这样?(商量的语气,想给孩子们提建议)
生:不……能师:啊?我还没有提出自己的意见,你就反对了?(教室里一阵哄笑)我们把勾画的人物用不同的符号区分开来,可以用?(学生回答:直线、三角、打勾……)生:继续看书。
师:继续巡视,边巡视边和同学交流,边帮助同学总结勾画方法。师:有的同学画的是几个词语,有的同学勾画了语言和动作,还有的勾画了连续的几个词,这个叫语句,还有的同学注意到了标点……(其实没有同学注意到标点,我不过是想用积极的方式引起他们对标点的注意)师:(突然发现后排的一个同学没有勾画,一问,原来没有笔,同桌也没有,附近的同学都只带了一支笔,于是转身问同学)哪位同学有多余的笔?(总算在前排找到一支笔)
生:继续寻找,部分同学已经迫不及待了师:有的同学好像完成了,我不知道你找完了吗,不要我喜欢牛顿就只找写牛顿的文字,其他的喜欢不喜欢都得找根据。师:继续巡视(突然发现有一个同桌,两个人看一本书,一个同学没有带书,我先前打听了,他们有的同学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昨天晚上又下了大雨,山路更是泥泞不堪,会不会在上学的途中滑倒了,把书弄脏了呢?同时,眼睛还扫描到几个同学在大冬天里穿的凉鞋还有一个同学打着赤脚。看着他们,想到自己童年,我突然一阵心酸,赶紧回到讲座上把我的书拿下里借给他看,尽管我如果没有书,就不能很好地读课文了,我对书的具体语言也不熟悉呀,但是我还是决定这样做,以至于后来读书的时候,我有时只有顺手拿起旁边的同学的书来读。)生:继续师:画完了就读,可一读词可以读句子。师:找得快,说明咱们效率高,找得慢也不要紧,说明咱们找得很仔细。师:(很多同学都不愿意大声读书,硬要他们个人大声读可能有点勉为其难,算了,找到好的一面狠狠表扬一下)我看部分同学更愿意默默地读书,这样也不错,只要你在思考,思考过了就好。师:咱们看着黑板,统计一下,喜欢牛顿、卡特、奶奶、
同学们的分别举手。生:大多数爱憎分明,极少数有说不清师:现在除了牛顿以外,大家在其他的几个人物上意见不统一,不统一怎么办?我们要讲道理!师:我们先说谁呢?生:牛顿师:同意先说卡特的举手(举手的不多,看来他们还是习惯从前往后,按部就班,就这样吧!)师:看来同学们愿意先说牛顿,好,我尊重你们的意见,来说一说或者读一读你喜欢的原因。生1:读写牛顿的语句。师:那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呢?生:摇头师:不想说,那请你坐下。师:有没有同学也画了这一句。生:我来读“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问题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好习惯”
师:你想不想说一说?生:我想说,我一定要向牛顿学习,多问为什么,长大后成为科学家。师:你能够把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联系起来考虑,真不错。师: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这一句,愿意听吗?生:愿意师:怎么读出“牛顿遇到每一个问题都要问为什么”呢?我们在读的时候要强调“任何”,再读一读。生:继续读,还是读得很差(我的指导没有效果,自己也范读了,也讲了读的方法了,可是一点起色也没有,我冤!赶快转到另一个地方吧,读不好下面再指导。要不然一节课教这一句都够呛。)师:还有没有地方,让你很喜欢牛顿呢?生:第二自然段的“他总是攒钱来买……”
师:大家注意到没有,他把“总是”读得很重,说明什么?生:说明牛顿很热爱做手工。师:这也是我们喜欢牛顿的理由。师:还有吗?(教室里零星地举起几只手,还是那几个,我想最好是其他同学平时已经习惯听别人讲了,要不然我的老脸都不知道往哪里搁,我是飞进九牛二虎之力努力调动呀,怎么就启而不发呢?上课前的互动一个个不是很放松吗?我得告诉他们怎样把握机会才行)不能够总是那几个同学举手,我们其他的同学也要努力争取,机会是我们自己争取来的。生:仔仔细细师:你找到这个词,能把这个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吗?(读得不太好,同学们笑了)
师:我们不笑,能够站起来读就很了不起了。再读一遍,我相信你能够读好。生:再读,好一些了。师:他强调“仔仔细细”我来读一读,你们听一听。师:把这句话的“仔仔细细”故意读成“仔细”。生:老师你读错了。应该是“仔仔细细”。师:啊?师:你能够把漏掉的字添上去,读一读吗?生:把这句话再读了一遍“他停下来,仔仔细细……”(读得几乎听不清)师:你听出来了,但是没有读出来。我来是读一下,你们听好了。师:范读这一句。生:全体学生齐读这一句。师:“仔仔细细”,咱们先读这个词,再放到句子里。师:你们读。生:生再读,把整句话读完了。(我心里那个急呀,把一个分句读好就不错了,读那么多干吗?但是还不便发作,况且我还要为那么多老师做示范。再一次表扬一下他们。)
师:我发现同学们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就是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把一句话读完整。师:继续找。生:“几乎忘了回家”
师:从这一句你就喜欢他,你能说出理由吗?(这名同学不能说出原因)师:那谁来帮助他?生:因为它非常专心,而且喜欢风车。师:(故意若有所思)哦,他如果喜欢玩具,我们就不喜欢他了。生:学生们都笑了。师:你们读得时候想强调哪个词?生:几乎师:我现在要把几乎去掉,你们看行不行?生:行……(简直没有经过大脑的思考,反正老师说的都行,我差一点绝望)
师:那我们把几乎去掉读一遍。生:“他停下里,仔仔细细地看,忘了回家”
师:这样行不行?生:行……(我简直要崩溃了,我忍!)师:还是行?(作疑惑状)生:不行……(全体同学见状马上改口,老师怀疑了,肯定答案不对。我的妈呀!)师:(走向一名男同学)现在,你是牛顿的奶奶,我来采访您。师:奶奶您好!(同学们一阵大笑)生:你好师:牛顿回来了吗?生:回来了师:回来呀,刚才你们把牛顿都回去了吗?生:没有回来。师:你担心牛顿吗?生:担心师:看来,我们还得把牛顿读回去,可不能让奶奶担心,要注意读哪一个词?生:几乎师: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次可要把牛顿送回家才行。生:齐读。(还是不知道怎样体现重点词语,我已经黔驴技穷了。)
师:(狠狠忍住)我再一次示范,大家只读“几乎忘了回家”
生:再读了一遍(终于好了一些,赶快闪)师:还找到没有?(本来想,没有的话就赶快过去,浪费时间呀!就这么随便一问,结果把我绕进去了。)
生:丁丁当当师:我猜你喜欢音乐生:不对师:那为什么找一个象声词?生:因为从这个可以看出牛顿喜欢做手工。(又绕回到开头的理由上去了,因为牛顿喜欢做手工,所以喜欢他。我不是已经都幽了他们一默吗?不懂音乐!我得另辟蹊径解决这个问题了。)
师:我不喜欢他这样整天做手工,因为书上写了“耽误了学习,学习成绩很差”,我是老师,我就不喜欢他。你给我一个喜欢他的理由。生:但是,他喜欢做手工,后来经过努力成为了大科学家呀!(这个问题回答得好,尽管逻辑不太严密,我得抓紧时间表扬一下,顺便也教育一下听课的老师。)
师:哦,你在告诉我,告诉所有的老师不要用老眼光看人,现在成绩不好,不等于今后没有出息呀!谢谢你。生:不用谢。
生:牛顿帮奶奶背着麦子去磨(二声)面。师:磨(四声)面。生:重新读了一次。师:从这里你看出牛顿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生:诚实的孩子。师:(大惑不解状)诚实的孩子帮奶奶去磨面,不诚实的孩子就不去了?(又是一阵大笑)生:好孩子师:怎么个好法?(又是没几个举手的,我得鼓励鼓励男同学,他们今天声音很大,但是不敢当众发言。可能平时太淘气,老师喊他们少说话吧。)男同学,勇敢地举起手,争取自己的机会。生:(终于几个男同学给了我面子,怯生生地举起了手。)我认为是一个勤劳的好孩子。生: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师:助“人”,是说别人,奶奶是自己人,这样说不好。师:我说说,我的感觉,我觉得牛顿是一个体谅长辈的好孩子。你们看,我们都读书,但是读出来的感觉很不一样,我们就拿到这来交流,交流以后,每一个人就都有新发现了。(该换话题了,要不然讲到天黑也讲不清楚了)
师:我们现在来说说卡特吧!刚才我们的意见不统一,那就找出理由来和大家讨论。师:不喜欢的先来说生:因为同学们都迸发(读成了并发)哄笑。师:这是说同学们的表现,没有说卡特,而且你刚才把这个词读错了,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迸发”。师:(来不及了,时间在流逝,我心在下沉,干脆直接告诉找什么得了)你们看看卡特一共讲了几句话?表情怎样?生:我喜欢卡特,因为卡特提醒了牛顿。师:刚才不是说不喜欢的先说吗?不过你既然喜欢,你来读一读卡特说的话。生:读“牛顿,风车为什么会转,你能说理由吗?”
师:读得不大声,请大家注意卡特说话前面的提示语言。“大声说” 生:全班齐读这一句。师:你还喜欢卡特吗?生:(几乎异口同声)“喜欢”
师:那你说说理由。生:因为他让牛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牛顿那儿错了?没思考怎么做就是错误?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卡特的蛮横的态度在人际交往中的不当,总拿结果来衡量行为,这是传统“黄荆条子出好人”的思路在作祟,一定要让他们学会在人际交往中的尊重的重要性,就像在课堂上我对他们保持足够的尊重一样。)
师:我有不同的意见,想听吗?(想)我读完以后,我觉得我非常不喜欢卡特。你们有没有人和我的感觉差不多?生:没有人举手。(简直气死我了,开始不是有那么多不同意见吗?学来学起,学得意见高度一致了?)师:刚才不是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吗?那我问问,你现在没有做完作业,我劈头盖脸骂你一顿好呢还是给你讲道理好?生:讲道理师:那你觉得卡特说话的方式讲道理吗?生:不讲道理。师:好了,现在我们再来读卡特说的话,注意提示语言“笑着说”,是什么笑?生:嘲笑师:那看我们怎么把嘲笑的感觉读出来。生:“……稀罕呢?”
师:罕见,要读三声。这里和稀罕一起就读轻声。师:牛顿听了以后心情怎么样?生:很难过师:还有吗?生:很悲伤师:那你现在觉得卡特说话有没有问题?如果你是卡特你既想帮助牛顿又想不伤害到牛顿,你会怎么讲?(又是一下子沉默了,也许他们没来得及思考这个问题,时间已经超出了几分钟了,我得下课了,可把我给急坏了!)
师:这个问题留下来好好思考,同时我也希望大家以后在学习中多思考,不要人云亦云。还有两个人物咱们没来得及讨论,也请大家下来以后,多从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如释重负!总算挨过来了,我真的很佩服自己超强的忍耐力!)
小结:下课以后,他们原来的语文老师激动地走过来拉着我的手说,李老师你上得太精彩了。学生好活跃哟!很多听课老师也都大加赞扬,我突然无话可说。后来在交流的时候,我着重谈到指导读书的重要性以及培养一个精神独立、乐于思考的人的重要性。